汪清县委政法委驻村干部深受村民认可 朝鲜族“妈妈”安松月认下汉族“儿子”郑建强 -凯发地址首页app
4月30日,汪清县汪清镇东明村脱贫户安松月坐上驻村干部郑建强的车,高高兴兴来到县城的美发厅理发。经过美发师的精心修剪,安松月显得格外精神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她自豪地指着郑建强对美发师说:“这是我的第四个‘儿子’,唯一的汉族儿子,我能活到今天都是他照顾得好,我的福气都是他给的。”
2017年,汪清县委政法委安排郑建强到东明村任驻村干部,村里的空巢老人开始成为郑建强心中的“牵挂”,76岁的朝鲜族阿迈安松月就是其中之一。安松月早年丧夫,平日里独居在东明村,依靠低保金生活。“母亲过世时,我未能在床前尽孝。看到安松月这样的空巢老人,就像看到我的母亲一样。”郑建强说。
郑建强驻村后,安松月需要就医、理发,郑建强当起“专职司机”;安松月需要购买药品或生活用品,郑建强变身“跑腿小哥”;安松月要挖灶坑、通水管、修房子、种地,郑建强这个“城里人”也做得有模有样;逢年过节,安松月期盼亲情,郑建强携妻子送来饺子和问候,让安松月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温暖。
2020年,脱贫攻坚重任完成后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被提上日程,汪清县委政法委计划调整驻村干部。得知消息后,安松月和几名邻居找到汪清镇领导反映情况,希望能让郑建强继续驻村。“他不能走啊,他走了,大家伙咋办……”在得知郑建强要调整岗位后,安松月等人说出了心里话。
面对群众的呼声,汪清县委政法委征求郑建强的个人意见。郑建强坦诚地说:“村里老人多,大多数是朝鲜族,儿女都在国外务工,我实在放心不下,愿意留下来,继续为村民服务。”其实,在郑建强心中,让他最放心不下的不只有他的朝鲜族“妈妈”安松月,还有村里的33户脱贫户。
驻村8年间,郑建强在倾心照顾好朝鲜族“妈妈”安松月的同时,协调东西部合作资金59万元,帮着东明村建起民族食品加工厂,村集体每年可收益3.55万元;争取了围栏牧场项目,村集体每年可收益2.7万元;多方联系出租村民的非基本农田,促进了村民和村集体增收,脱贫户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3100元增加到如今的万元以上。这就是郑建强,一个普通的驻村干部,用朴实的行动继续书写着甘心为民的答卷。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